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办公管理 无障碍浏览 进入适老模式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焦飞作客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栏目(全文实录)

[河南环境]2019-01-30字号: |

1月29日,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焦飞应邀参加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节目,围绕《铁腕治污、保卫蓝天》主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处长陶冶,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薛东峰参加。节目由河南新闻广播主持人陈松主持。

主持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尤其是把打好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省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打得如火如荼,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民生实事之一。

主持人:焦厅长,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省蓝天保卫战取得了哪些成效?

焦飞:我省是自2016年7月份开始,在全省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我省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能够有力地说明去年我省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2018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103和61微克每立方米,与201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8%和1.6%;优良天数比例为56.6%,距离国家下达56.9%的目标任务差0.3个百分点。特别是7、8、9三个月全省全域实现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根本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在于全省人民的积极参与,也有媒体的大力宣传。但是,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我省进入秋冬季受到了多次污染天气的影响,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受到了6次污染过程。比如今天,就是一个污染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将持续到明天才能结束,我在这里也提醒广大的市民,在出行的时候做好防护。因为不利的气象条件是人为不能控制的,我们能够控制的是减少污染排放,减少污染的峰值,希望大家做好防护,尽量减少污染天气带来的影响。

主持人:蓝天白云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焦厅长,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吧?

焦飞:好的。我们大气污染防治首先是从源头着手,按照陈省长要求的,强化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六控”措施落实,从源头上遏制大气污染。扬尘污染管控方面,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建筑、拆迁、交通、水利等各类施工、道路扬尘控制标准,全省98%的工地安装了在线监控监测设备,我们在全省所有城市每周开展了城市清洁行动,市容环卫车辆设备增加到11000多台,所有纳入监管的渣土运输车全部完成自动密闭改造。我们都知道,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燃煤污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持续推进燃煤污染治理方面,我省大力推进以集中供热、散煤清洁能源替代为主、洁净型煤替代为辅的清洁取暖体系。全省新建改造管网344.29公里、热力站339座,新增供暖面积3962万平方米,完成“电代煤”“气代煤”用户112.4万户,洁净型煤替代417.8万吨,罚没劣质散煤2607吨。还有就是强力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省辖市都划定了重型运输车辆和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禁行禁用区,深入开展柴油货车专项整治行动,全省设立综合执法检查点207个,抽检柴油货车18.8万多辆,查处不合格车辆1.05万辆。同时,我们还狠抓了油品质量监管,公安、交通、环保部门开展联动执法,打黑油、端窝点、断链条、挖幕后,全省共查处“黑加油站点”2412家、流动售油车1346辆,罚没油品4408吨,净化了油品市场;2018年7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国Ⅵ油品,比国家要求提前了半年。

主持人:在强力治标的同时,如何综合治本?

焦飞:要想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并防止其出现大的反弹,破解制约社会发展的环境瓶颈,必须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让环境改善成为经济升级的引擎,而不是负担。因此,我们不断加大结构优化调整,这其中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采取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着力解决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优和消费方式落后的问题,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全省启动搬迁改造企业96家,退出电解铝产能106万吨、煤炭产能210万吨,压减水泥产能1138.5万吨、煤炭消费量950万吨,关停落后煤电机组11台107.7万千瓦,整治取缔 “散乱污”企业8043家,新增再生能源装机1850万千瓦,12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4个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加快推进。

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基础上,我们实施精准发力,强化依法治污,严格污染管控。比如说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还有实施差异化错峰生产,严防为了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而对企业“一刀切”,按照钢铁、焦化、铸造等不同行业内排放浓度、排放总量等指标,实施豁免类、限产类、限制类差异化错峰生产,对工艺技术先进、实现超低排放的企业豁免错峰生产,引导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

主持人:企业多,产业多,分布广,要有效监管也有一定难度吧?

焦飞:是的,我们为了提升科技监管能力,加密构建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网络, 321个县级和1788个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建成投运,实现对2075家重点涉气企业污染物排放、19044家企业用电量指标的日监控,安装在线视频监测监控联网工地数6709个,建成机动车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133台,全省131个县(市)和95%的乡镇建成“蓝天卫士”监控平台,布设高清监控探头19885个,可以覆盖全省农区,实现了对秸秆焚烧现象的高效管控,全省基本实现污染源的全面监控、动态监管,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主持人:焦厅长刚刚提到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省除了高耗能产业比重比较高之外,能源结构偏煤问题也比较突出。薛处长,我省在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薛东峰: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来,全省持续开展集中供热改造、煤改电、煤改气、双替代、小锅炉拆改、散煤治理等工作。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坚决压减煤炭消费。特别是去年6月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以来,组织对煤炭消费总量超过1000万吨的9个城市进行了专项督导,建立了按季调度,按月预警的煤炭消费减量工作机制。采取严控增量、优化存量、节能改造、清洁替代等一系列措施压减煤炭消费,2018年煤炭消费总量为约2.2亿吨,同比下降3%。

主持人:减煤的确能够很直接的降低燃煤所带来的污染,但是人们的能源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要实现绿色发展,怎么做?

薛东峰:在大力削减煤炭消费的同时,我省积极扩大清洁能源供应,着力提升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大力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优化生产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首先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设,这其中就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2018年全年我省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59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光伏发电方面,我省以光伏扶贫项目为重点,加快光伏发电步伐,全年投产光伏装机260万千瓦,居全国第4位。还有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等,也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 2018年我省建成了生物质发电项目5个、总容量11万千瓦。初步统计,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50千瓦左右,占发电总装机比重突破20%,非化石能源利用量达到1864万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

主持人:清洁能源多元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来说,清洁能源改造仍然是以煤改气和煤改电为主。这两个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好保障的?

薛东峰:为了持续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我们积极推进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等天然气外引通道建设,建成了洛阳-嵩县-栾川、灵宝-陕县、民权-商丘等县域支线,我省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已经突破了6200公里。另外,我省还全面启动了储气设施建设,建成了中石化濮阳文23储气库主体工程,天然气利用快速增长,2018年消费量约1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2%。但是我们都知道,我国富煤缺油少气,天然气资源相对紧缺,价格也高,而在用电方面,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不用担心电不够用,我们也拥有成熟的电网体系。因此,我们一直在加快推进电力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现有通道,扩大引入西北电网、华中电网清洁电力,去年全年吸纳省外电量44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3%。深入推进煤电结构调整方面,在2018年关停煤电机组11台、合计容量107.7万千瓦,约占全国关停总量的九分之一。我们还实施了现役机组集中供热改造。

主持人: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的效率更高。

薛东峰:对,不仅仅是效率提高,我们只知道小锅炉几乎是没有减排措施的,而且是低空排放,而热电联产采取脱硫、脱硝、除尘且高空排放,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够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18我们全年新增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力5500万平方米,完成“双替代”112.4万户,高出年度目标12.4%,全年新增清洁取暖面积1.19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49%,同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主持人:现在在大气治理方面有一句话挺有意思,叫“人要努力,天气要帮忙”。指的就是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很容易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这已经被很多人熟悉,也让很多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人“很受伤”。据大气专家讲,去年秋冬季以来,恶劣气象气候条件就对我省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陶处应该很有感受吧?

陶冶:的确是。2018年秋冬季以来,受厄尔尼诺影响,冷空气减弱,静稳天气增多,相对湿度增大,气象扩散条件较往年显著变差,导致重污染过程多,污染时间长。据统计,10月至12月我省共经历了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平均一次污染过程长达7-10天,但通过积极应对,有效管控,污染程度较往年同样不利的气象条件下的污染程度明显降低,且日均空气质量没有出现暴表现象,部分城市甚至降低了一个污染级别,争取了更多优良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才会有更多的蓝天白云。

主持人:为提高全省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应对能力,有效控制、减少或消除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的重污染风险和危害,我们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陶冶:我们主要做的重点工作是做好预警会商和应急管控。首先,我们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气象局每周分析研判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下达应急管控指令,督促指导各地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减排措施要落实到纳入涉气污染管控清单的22817家企业和工地,要具体落实到每个企业、每条生产线上。通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削减了污染的峰值,减少了污染时长,减轻了污染程度,同时做好科学错峰生产。省污染防治攻坚办制定了全省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差异化的措施,生产工艺先进、实现了超低排放的企业实行豁免错峰生产的政策,避免环境管理中的简单粗暴和“一刀切”的停产方式。

主持人:应急管控措施怎么落实到位呢?

陶冶:主要是两个手段,一个是科技手段,通过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电力平台用电监测等方式,对全省纳入应急管控的22817家涉气企业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二是采取驻厂监管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省污染防治攻坚办及时抽调人员,对各地应急管控情况开展现场核查,核查各项应急管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和企业进行曝光和查处,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主持人:在坚持科学治污的基础上,我省还大胆创新,制定了月度生态补偿、绿色环保调度、有奖举报等一系列创新制度,构筑起长效的制度屏障。焦厅长,来给我讲一讲咱们的创新做法吧?

焦飞:就像主持人说的,我们建立健全了生态补偿、绿色调度、监测监管、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等多项制度,推动治理常态化。2018年,印发了《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排名暨奖惩办法》,逐月分解下达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每个月都会通报空气质量排名,采取预警提醒、任务调度、重点督办、奖罚并重、公开约谈等强化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先后下达预警提示函103次,对37个市县进行通报批评,对4个省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10个县(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公开约谈。此外,还出台了《河南省绿色环保调度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环保单位优先生产、高污染单位限制生产的制度,实施税收调控、绿色信贷、审批支持、资金支持、优先实施电力调度等激励政策。2018年全省环境保护税申报数额14.6亿元,依法减免税款4.5亿元,少排污少缴税激励效应初步显现。大气治理见成效,还离不开严格执法检查。我们开展了覆盖全省18个省辖市的省级环保督察,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生态环境部强化督查反馈整改问题,坚持“督政”与“查企”并举,层层传导压力、推进责任落实,陆续曝光33个典型案例,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反映强烈环境突出问题。一年来,全省先后组织开展了20多次专项执法行动,行政处罚立案11498起,罚款金额5.57亿元,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主持人:大气污染治理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儿。歇歇脚、松口气,雾霾就可能会卷土重来。2019年,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什么样的打算?

焦飞:2019年,国家下达我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是PM2.5要实现年均值每立方米60微克以下。省政府确定今年仍然把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按照《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任务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生态环境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工作安排,提高站位,保持定力,聚焦重点,巩固成果,改进作风,优化服务,集中打好10个战役,也就是煤炭消费减量、产业布局优化、运输结构调整、柴油货车治理、扬尘全面清洁、工业绿色升级、清洁取暖建设、生态扩容提速、监测能力提升、秋冬污染攻坚等,以生态环境保护的高质量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主持人:保卫蓝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享受清新洁净的空气,是每个人的期盼和心声。我们也相信,2019年,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的天会更蓝,大家的生活会更美好。


编辑:管理员